.

定期存款去年新增1374万亿元涨幅20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刘佳北京报道

“手有余粮,心里不慌。”这句老话反映出我国居民向来喜好储备,存钱也已成为一种深入人心的习惯,这一点从监管层公布的数据中便可印证。

据央行公布的金融机构信贷收支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年12月末,住户存款为.19亿元。这其中包括居民活期存款.58亿元和定期及其他存款.61亿元。

相较年,在居民活期存款和定期及其他存款上,这两项数据分别增加了4.09万亿元和13.74万亿元,涨幅则分别为12%和20%。

与之相应的,在目前16家A股上市银行披露的年业绩快报中,年末存款总额较年初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超额储蓄”这一现象在各种数据佐证下,真实地存在着。而定期存款则成为居民“超额储蓄”的主要存在形式。

定期存款是“超额储蓄”的主要增量

岁末年初,“超额储蓄”一词频繁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也成为金融业炙手可热的话题。

从央行对外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年12月末,住户存款为.58亿元,其中活期存款为.02亿元,定期存款为.56亿元。

再往前两年追溯,截至年12月末,住户存款为.82亿元,其中活期存款为.62亿元,定期存款为.20亿元。

而在年12月末,住户存款为.12亿元,其中活期存款为.49亿元,定期存款为.63亿元。

由此可见,在疫情刚开始的年,居民储蓄并没有出现大幅攀升。随着时间递进,到了年末,居民“超额储蓄”现象明显上升且速度很快。

换言之,仅在年居民存款就增长了约17.83万亿元。

“住户部门定期存款占比不断提升,至年11月份,住户部门定期存款占比已达近7成,较年末上升约5.1个百分点。因此居民部门超额储蓄主要来自定期存款的超趋势增长。”华西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孙付直接在研报中亮明观点。

谈及居民爱存款的原因,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称,在宏观经济承压的背景下,投资收益率下降。与此同时,投资渠道收窄,叠加考虑新冠肺炎疫情下未来可支配收入的不确定性上升,使得居民将原本用于投资的资金转为储蓄。投资需求下降、预防需求上升,这是居民越来越爱存钱的原因。

正如央行在年4季度城镇储户调查问卷所显示,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22.8%,与上季基本持平;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61.8%;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15.5%。

“可见,‘更多储蓄’占比的上升,主要源自‘更多投资’占比的下降。也就是说,居民将原本用于投资的资金存入了商业银行,最终形成超额储蓄。”郑后成指出。

不过,从上述表格中可以看出,居民更爱定期存款。究其成因,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定期存款收益率相对更高,另外去年理财破净导致居民大量赎回理财产品并减少房地产消费。同时受预期悲观影响,居民预防性储蓄增强,也推动存款增加。

随后记者对国有六大行存款利率进行梳理统计。不难发现,六大行中各期限存款利率基本相同。其中活期存款年利率为0.25%,三个月定期存款利率为1.25%,半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1.45%,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1.65%,二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2.15%,三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为2.60%,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2.65%。

值得注意的是,邮储银行半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1.46%,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1.68%,比其他五大行对应的期限存款利率分别高出1个基点和3个基点。

郑后成表示,定期存款属于居民储蓄存款的一种。与活期存款相比,定期存款的流动性差于活期存款,但是定期存款的收益率高于活期存款,所以出现年居民更爱存定期的现象。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也持有同样的观点,他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去年定期存款有所增加可能与定期存款利率相对高,部分居民担忧利率快速下行希望提前锁定利率等有关。

大型银行对居民存款更有吸引力

令市场关切的是,继近期央行披露居民存款激增后,上市银行业绩快报也显示,不少银行的新增存款创新高。

目前16家A股上市银行在年业绩快报中披露了存款数据,该项数据较年初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其中增幅最大的是瑞丰银行,年总存款为.72亿元,较年初增长23.27%;其次是齐鲁银行、招商银行、常熟银行、苏州银行和张家港行,增幅分别为19.33%、18.73%、16.81%、16.57%和15.22%。

此外存款增幅在10%至15%区间的银行有8家,增幅降序排列为长沙银行、苏农银行、紫金银行、江苏银行、平安银行、厦门银行、江阴银行和无锡银行。

从居民储蓄角度来看,在银行选择方面,股份制等大型银行对居民存款更有吸引力。

“一直以来,相对于部分中小银行,大型银行储户基础往往占据更多优势,这主要是大型银行在网点、品牌、经营和产品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同时,对于部分储户来说,大型银行更加受到国家重视等。”周茂华表示。

事实上,由于竞争的需要,股份制等大型银行无论是在产品创新,亦或是客户服务上都要优于大多数中小型银行。

“与此同时,大型银行有国家信用背书,更能够获得居民的信任。此外,大型银行的网点较多,对缺少投资研究能力的老年人可能更为便利。”郑后成坦言。

不过,从银行角度看,存款增幅明显绝非有利无弊。

“存款增加降低了银行的吸储压力,如果存款得不到有效应用,大规模增加存款对银行而言是增加了成本。”娄飞鹏如是说。

周茂华则认为,存款增加同时,如果伴随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疲弱,就可能影响银行贷款和金融资产投资收益。

“存款对商业银行而言是负债,需要付出负债成本。”郑后成进一步分析称,如果宏观经济上行,资产价格上行,投资收益率较高,投资收益覆盖负债成本,则存款越多商业银行的负债规模与资产规模越大,对商业银行越有利;如果宏观经济承压下行,资产价格跟随下行,投资收益率较低,投资收益无法覆盖负债成本,则存款越多商业银行的负债规模与资产规模越大,对商业银行越不利。

居民储蓄如何释放?

眼下,疫情防控措施优化放开了消费场景的限制。1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郭树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精准有力的货币政策,需要将当期总收入最大可能地转化为消费和投资”。

可见储蓄变动已引起政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86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