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青年报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报道,近期,一些人的朋友圈流传一则消息,称“11月1日,上海汇丰银行利率调整,元以下存款,存款利率为0”,甚至还出现了“中国出现第一家0利率银行,中国也即将迈入负利率时代”的说法。消息的真实性如何?个人存款会出现“零利率”,甚至是“负利率”的情况吗?
对于传言,汇丰中国相关负责人在回复经济之声记者时说,传言中的说法完全失实。汇丰中国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业务需求,在符合监管规定的范围内制定人民币存款定价策略,并未出现“零利率”的情况。具体的人民币存款利率参考汇丰中国 数据显示,9日,汇丰中国的活期存款的年利率为0.30%,3个月、6个月和1年的定期存款年利率分别为1.35%、1.55%、1.75%。
那么,“中国也即将迈入负利率时代”的说法靠谱吗?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他说,当前中国经济增长还保持着较快的速度,零利率、负利率的情况很难出现。
“因为我们国家整体经济增长速度还是比较快,社会各个方面对资金的需求还比较旺盛。在这种有需求、经济增长速度比较快的情况下,很难出现‘零利率’,甚至负利率的情况。一些成熟经济体为什么会出现零利率、负利率?是因为他们经济不增长了,没有企业愿意去投资。没有人需要钱,银行拿到钱以后贷给谁?因此基本上利率会朝下走。”郭田勇说。
首都经贸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高杰英也认为,这种“零利率”“进入负利率时代”的说法与当前的利率市场走势相违背。她说,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下,如果实行存款“零利率”,银行将会面临存款和客户大量流失情况。
不过,就全球来看,“零利率”,甚至是“负利率”的情况确实存在。自上一轮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多家央行在其工具箱中增加了负政策利率。例如,瑞典央行于年7月率先将其政策利率调整为负值。紧随其后加入负利率“俱乐部”的分别是年7月的丹麦央行、年6月的欧洲央行、年1月的瑞士央行以及年2月的日本央行。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分析认为,这种“零利率”,甚至是“负利率”的情况主要出现在央行跟商业银行之间的隔夜拆借的利率上,对公众存款的利率基本上还是正的。现在对我国而言,更重要的是防止“高息揽储”。
“去年以来,央行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加强对结构性存款的管理,加强对‘靠档计息’这种存款模式的管理,同时也收紧了地方性银行通过互联网存款模式变相提高存款利率。采取这三个方面的措施,事实上都是为了防止变相高息揽储,防止存款利率变相提高,让银行将过高的存款利率转嫁到贷款环节,这不利于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董希淼说。
实际上,关于“汇丰银行零利率”的传言是从年开始的。主要来源是,年10月31日,汇丰在香港宣布,从11月1日起,下调港元储蓄存款账户利率12.4个基点,由0.%调至0.%,元港元以下,年利率下调至0。也就是说,所谓的“零利率”是汇丰当时针对香港的港元储蓄存款账户推出的。一般来说,银行需要通过无风险利率来吸引储户,为什么会出现“零利率”?
当时汇丰香港区行政总裁施颖茵表示:“汇丰调整利率,主要是考虑到美国联邦储蓄局再次降息,以及本地和国际市场的宏观经济环境。”
而郭田勇分析,这也与国际性银行的经营特点有关。“国外商业银行的模式都是这样,从事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的量比较大。这些客户就像我们银行买理财的客户一样,其并不是一个存款客户,所以可能从银行经营来看,它并不希望有一些小额存款客户,因为这块的经营成本可能比获得的收益还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