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下称“邮储银行)召开年中期业绩发布会。邮储银行董事长张金良,行长郭新双,副行长张学文、邵智宝、杜春野及部分董事、监事出席发布会。
管理层就邮储银行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打造零售特色银行、发展金融科技、强化风险管理及下一步发展计划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并与投资者和分析师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交流。
统筹疫情防控和经营发展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
突如其来的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疫情发生后,邮储银行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决策部署和监管部门要求,全力支持抗击疫情和复工复产,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切实助力“六稳”“六保”。
疫情期间,邮储银行做好线上线下金融服务,全力保障基础金融服务畅通;扎实落实专项再贷款政策,上半年为各类疫情防控相关企业发放贷款超过千亿元,其中向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内近家企业发放专项再贷款近90亿元;积极支持小微企业复工复产,截至6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83%,较全行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5个百分点。
“我们深刻体会到,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只有经济持续向好,金融才能稳健发展。”张金良说,“疫情发生以来,邮储银行坚决主动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贯穿于今年各项经营工作之中,努力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为经济发展和稳企业保就业提供有利条件。”
具体举措层面,张金良介绍,邮储银行降低贷款利率,上半年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较去年同期下降超过40个BP,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较去年同期下降超过60个BP;实施贷款延期,对符合条件、流动性暂遇困难的中小微企业贷款给予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安排;降低业务收费,持续推出多项资费优惠政策,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面对疫情,邮储银行增强定力,坚守定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努力降低不利影响,在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的同时,全行业务经营稳定。
张金良表示,邮储银行坚守零售银行战略,加快金融科技应用,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进程,推出客户经理云工作室,支持商户远程入网,提升线上交易额度,大力推进“新零售”转型;主动优化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同时做实传统中间业务,继续大力发展投行、理财、信用卡等业务;强化风险管控,进一步夯实风险抵补能力,继续保持优良的资产质量。
坚持“一体两翼”发展策略持续打造零售特色银行
张金良表示,邮储银行将坚持零售为主体、公司金融和资金资管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策略,持续打造零售特色银行。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邮储银行个人客户数达6.13亿户,管理零售客户资产(AUM)10.78万亿元;个人银行业务收入.76亿元(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65.93%,较去年同期提升4.63个百分点。
发布会上,张金良阐述了邮储银行打造零售特色银行的情况。他表示,零售带来的红利是可以穿越周期的长期价值,而零售的核心元素就是“客户—场景—产品”。具体而言,客户是基石,邮储银行一直拥有庞大且有特色的客户群体,这是零售业务发展的坚实基础;场景是核心要义,邮储银行大力构建特色场景,线上端逐步形成“邮储食堂邮政服务生活场景”的生态布局,线下端依托遍布城乡的网点资源,有序推进微商圈场景建设和行业开发;产品是重要抓手,邮储银行适应“新零售”发展,持续升级创新“存贷汇投”产品。
公司业务方面,张金良表示,邮储银行以客户为中心,以“基础存贷、交易银行、投资银行”三大公司业务产品体系为支撑,加强联动协同,着力扩大基础客户数量,发挥传统优势拓展存贷款业务,加快交易银行产品体系建设,完善投资银行综合产品服务,凝聚板块合力。得益于此,今年上半年邮储银行公司业务能力建设迈出了新步伐。截至6月末,公司客户达到75万户,同比多增近5万户;公司贷款余额1.9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97%;公司存款总额1.2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46%。
“资金业务占比较高是邮储银行的特色,轻资本属性也符合邮储银行的发展道路。”张金良表示。资管业务方面,邮储银行转型发展实现突破,资产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理财产品规模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72%,理财客户数量快速增加,较上年末增长11.21%。
主动挖掘市场机遇多措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发布会上,郭新双表示,疫情既对银行业发展带来挑战,也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邮储银行将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主动挖掘市场机遇,化危为机,实现高质量发展。
郭新双从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加快中间业务发展、有效管控成本三方面阐述了邮储银行下阶段经营发展计划。“在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方面,继续坚持‘三个提升一个稳定’的基本策略,即提升信贷资产占比、提升中长期信贷资产占比、提升非信贷中高收益资产占比和稳定零售信贷占比,着力提高资产的运营效率;在保持核心存款优势的基础上,做好量价平衡,严控长期高利率存款增长,实现整体负债成本的有效管控。”郭新双表示。
与此同时,在中间业务方面,加快中间业务发展,优化考核激励机制,激发中间业务发展活力,持续提升对营业收入的贡献度。在成本控制方面,“下一步将继续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