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王柯瑾北京报道
“双碳”目标金融助力
编者按/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助力,金融业正迎来政策“窗口期”。7月1日《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正式实施,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将正式被纳入业务评价体系,国内绿色金融体系加速发展和完善,进一步推动金融机构更好地发展绿色金融,助力国家绿色发展战略目标实现。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之下,商业银行正经历着一场绿色转型。
7月1日起,央行《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正式实施,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业务正式纳入考核评价范围,评价结果将纳入央行金融机构评级等政策和审慎管理工具。
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体系逐步完善。日前,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公开表示,将完善银行保险机构绿色金融监管思路,绿色转型进展将纳入日常监管评价,探索适合于绿色金融产品的风险计量方法,实施有别于传统形式的差异化监管。
“十四五”期间是实现“碳达峰”的关键期,在监管评价体系逐渐完善的同时,商业银行积极加码绿色金融业务。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未来还需要持续完善监管考核指标,同时应加快培育国内绿色金融市场,通过绿色技术创新降低绿色项目成本,推动金融与绿色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同时,商业银行还需要对绿色金融产品做好把关,防止借“绿色”之名蹭热度,滥用绿色概念,为助力绿色产业发展贡献专业价值。
体系逐步健全
7月1日起,央行《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正式实施。据悉,央行直接负责国开行、农发行、进出口行、工行、农行、中行、建行、邮储、交行等24家银行的绿色金融评价,央行上海总部,央行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将负责辖区内银行绿色金融评价工作。
根据方案,央行将依据定量和定性两类评价指标进行考核。定量指标总权重为80%,考核内容包括绿色金融业务总额占比、绿色金融业务总额份额占比、绿色金融业务总额同比增速、绿色金融业务风险总额占比4项;定性指标总权重20%,其中执行国家及地方绿色金融政策情况、机构绿色金融制度制定及评价实施情况、金融支持绿色产业发展情况各占30%、40%、30%的权重。
日前,在“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发展绿色金融”推进会上,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表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对我国银行保险机构业务转型与风险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其在完善监管政策方面提出几点思路,包括健全绿色金融监管办法,将绿色转型进展纳入对银行保险机构的日常监管评价,以及完善监管指标体系,实施有别于传统形式的差异化监管等。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认为:“绿色低碳产业很可能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点,需要绿色金融予以支持。绿色金融监管和考评体系是发展绿色金融的重要内容,逐步健全监管和考评体系将有力推动金融机构更规范、更大力度发展绿色金融。”
而考核评价对商业银行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认为:“我国绿色金融监测和考评体系逐步完善,对部分商业银行来说,短期可能存在一点压力,毕竟有考核、有竞争,并且部分银行在绿色产业服务方面的经验积累相对少;但从中长期看,有助于银行资产负债表‘减碳’,资产结构多元化,提升银行经营的稳健性;同时,绿色转型发展是全球大趋势,绿色金融评价体系引导金融机构资源向绿色经济倾斜,有助于推动经济绿色转型,经济更加稳定可持续,利好银行业发展前景。”
“碳中和”“碳达峰”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这样的目标下,监管层对绿色金融的重视程度也空前提高。6月28日,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