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际金融报
原标题:消费金融助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专访中邮消费金融副总经理李乃钦
70年沧海桑田,中国居民消费经历了从刚需型到发展型再到品质型的升级,消费金融从蓬勃的消费市场中孕育,并随着消费的升级而变迁,在助推国民经济发展上日益迸发出活力。
作为国有大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控股的中邮消费金融,虽然不是首批试点的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但依托股东的优势及稳健的运营正逐步跻身持牌消费金融第一梯队。财报显示,中邮消费金融年全年净利润为2.03亿元,同比增长%;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39亿元,同比增长82.38%。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邮消费金融副总经理李乃钦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专访时,畅谈了70年来中国居民消费的升级及消费金融的变迁。
李乃钦认为,“当前消费金融对消费的刺激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为拉动内需、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从整个行业来看,消费金融行业正在向科技驱动、注重创新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这将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大的助力。”
三次消费升级
“更高性价比的轻奢品牌和快时尚品牌正在快速崛起。同时,高品质的教育、体育娱乐、出境旅游市场扩张迅速。”
中邮消费金融总部位于广州东站附近的天伦控股大厦,他们租了其中5层楼用来办公,李乃钦的办公室位于12楼。
在加入中邮消费金融前,李乃钦曾担任邮储银行分行副行长一职。年11月19日,中邮消费金融成立。李乃钦是中邮消费金融“元老级”的员工,开业至今,李乃钦一直都在中邮消费金融。
采访当天,初次见到李乃钦,是比较典型的传统银行出身的形象:白衬衣搭配黑西裤、黑皮鞋,自称要像互联网企业学习“互联网思维”。
回顾70年消费变迁之路时,李乃钦表示,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至少经历三次消费升级,每次消费升级均伴随着新的消费特征,其背后的驱动因素是国民经济的发展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一次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带来的必须品消费升级。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建立,消费者对轻工业产品,如餐饮、服装的追求开始提高,并且对其产生购买行为,中国的第一次消费升级应运而生。
上世纪80年代末发展型消费品的消费升级是第二次消费升级。当时,我国开始农村改革,建立和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让农民迅速富裕起来,从而引发了第二次消费升级浪潮。
李乃钦认为,当前正在发生品质型、享受型消费品消费升级。从21世纪初开始,国家经济进入信息发展的互联网时代,特别是年后,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孕育兴起,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呈爆炸发展态势,居民的消费习惯也随之改变,从而引发第三次也是当下正在经历的消费升级。
“与前两次消费升级不同,高品质消费与个性化消费成为了这次消费升级的大趋势。消费内容方面,更高性价比的轻奢品牌和快时尚品牌正在快速崛起。同时,高品质的教育、体育娱乐、出境旅游市场扩张迅速。本次消费升级中,中产人群成为消费升级的主力。与其他群体相比,中产阶层是更加优秀的消费者,拥有较高的品味和对品质的追求。”李乃钦称。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消费依然是引领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动力。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7.5%。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9.5万亿元,同比增长8.4%。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1%,拉动经济增长3.8个百分点。
消费金融变迁
“如今消费金融进入了规范期。一方面,国家肯定消费金融的积极作用,鼓励消费金融发展;另一方面,国家加强消费金融规范化管理。”
随着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活跃,消费市场的蓬勃发展,消费金融悄然孕育,并随着消费的升级而变迁。李乃钦认为,中国消费金融业务正式兴起于年,那一年,中国银行发行国内第一张信用卡“中银卡”。
记者了解到,年中国银行在国内发行首张“准贷记卡”,使用该卡须先往账户里存一定金额的备用金,当备用金账户余额不足时,持卡人才可在发卡银行规定的信用额度内透支消费。
据悉,当时的“中银卡”只是一种凸印字符卡,背面有类似磁条的褐色条,但不是磁条。有资深银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中银卡”开了中国消费信贷之先河,“是一次伟大的尝试”,但真正意义的标准信用卡是在5年由广发银行推出的。
李乃钦指出,此时的消费金融正处于萌芽阶段,消费金融产品主要由商业银行提供,产品相对有限,以信用卡为主,审核手续比较严格,主要服务于央行征信体系覆盖的高净值、高收入人群。
为了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监管部门考虑设立消费金融公司,为汽车消费、教育消费、家装消费、旅游消费等新兴消费需求提供金融支持。年原中国银监会(现银保监会,下同)颁布《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随后在北京、上海、天津、成都4个城市先后各设立中银、北银、锦程、捷信4家消费金融公司,国内首批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应运而生。
年底,为了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消费金融领域,原银监会对《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允许境内非金融企业作为主要出资人,发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不过,原银监会要求发起人最近1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亿元,且主营业务为适合提供消费贷款的产品。
李乃钦表示,这一阶段,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在审核方面的要求相对宽松,其产品主要服务特点是小额、快速、无抵押担保,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银行信贷无法覆盖的消费金融需求缺口。
此后,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环境的不断完善,大型电商企业、互联网企业、网贷平台都纷纷布局消费金融,市场参与主体日益丰富。与此同时,监管机构对消费金融公司的试点城市进一步放开,消费金融行业步入快速发展期,并逐步形成了银行系(包括银行消费信贷及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电商系(以互联网小贷牌照放贷)及网贷系(无牌照)的格局。
李乃钦判断,以BATJ(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京东)为代表的流量平台,从目前发展趋势上看,这些平台会以平台服务输出的方式为主。“因杠杆及监管因素,这些平台很难以金融主体形式呈现,还是以平台服务为主”。
李乃钦认为,如今消费金融进入了规范期。一方面,国家肯定消费金融的积极作用,鼓励消费金融发展;另一方面,国家加强消费金融规范化管理,消费金融行业进入全面整顿和规范发展阶段。
助推经济发展
“消费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当前消费金融对消费的刺激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这就为拉动内需、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政策层面利好之下,李乃钦觉得,与满足人民精神文明需求相贴近的教育、租房、旅游、装修、家电、3C等产品将成为消费金融主流场景。消费金融的政策利好促进了实物消费不断提挡升级,推进服务消费持续提质扩容,且向“绿色智能产品”等新消费领域引导。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的《年中国消费金融发展报告》(下称《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商业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金融平台为主体的多层次的消费金融服务体系。这三类参与者分层、互补发展,将消费金融服务覆盖至不同人群。其中,互联网金融平台以其技术、场景能力触达长尾人群,满足大众高频、小额的普惠金融需求,是中国消费金融领域最大的创新。
《报告》认为,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消费金融拉动内需、稳定增长的作用也将愈发明显。我国消费金融行业至少还有五年的高速发展期,预计表内消费金融占总信贷规模有可能突破25%以上。
蚂蚁金服研究院研究发现,年,我国个城市中,人均互联网消费贷款越高的城市,人均网络消费金额也越高,两者相关系数为0.85。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认为,无论基于政策理论,还是国际经验分析,消费金融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具有极重要的作用。消费金融机构应该深挖有效消费场景,构建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充分运用金融科技,使消费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
为此,作为消费金融行业国家队、邮储银行子公司的中邮消费金融,在业务发展上也有自己的布局。李乃钦表示,中邮消费金融在消费金融领域践行普惠金融服务理念,致力于打造城乡消费者和商家的综合性消费金融服务平台,以服务国家消费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努力建设成为一家全国性一流消费金融公司。
此外,中邮消费金融将坚持“3+3”发展战略,以线上渠道、线下渠道和大数据应用为三大发展“引擎”,以全面风险管理、科技引领和人才队伍建设为三大能力“保障”,发挥比较优势,错位经营、协同发展,打造三到五个核心产品品牌,服务大众提升消费品质、创造美好生活。
在具体的布局上,李乃钦指出,公司将围绕三大平台建设进行战略布局。一方面,打造生活服务平台,实现“金融+生活”的消费金融综合服务全覆盖;另一方面,将与邮储银行密切联动,错位经营、差异化发展,提高协同效应;此外,还将深化与以BATJ等互联网渠道为主的平台合作业务,以“融合、开放”的理念,实现“价值链整合”。
“消费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当前消费金融对消费的刺激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这就为拉动内需、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李乃钦表示,消费金融行业正在向科技驱动、注重创新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这将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大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