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个“3·15”消费者权益日如约而至。为进一步做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及教育服务工作,提高金融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邮储银行贵州省分行积极响应监管部门要求,拉开一场又一场“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序幕,持续推动银行业健康发展,为构建有序的金融环境贡献力量。
本次活动以“共促消费公平、共享数字金融”及“权利责任风险”为主题,以增强金融消费者获得感和满意度为目标,聚焦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脱贫地区等区域, 自3月1日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活动以来,邮储银行贵州省分行共计组织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活动余场,参与活动的员工达余人、网点达余个,发放宣传折页余份,在近台自助机具上投放广告,活动触及消费者多万人次。
工作人员向坐着轮椅来办理业务的客户和随行家属讲解金融知识。
创新宣传形式活跃厅堂氛围
在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银保监局及各分支机构的指导下,邮储银行贵州省分行结合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借助科技力量,打通“线上”宣传阵地,确保金融宣教多层次、立体化;聚焦新热点、适应新要求,推出一系列内容通俗易懂、形式多样的金融宣教产品,受到全省广大客户的欢迎。
该行充分运用自有“贵州邮储” 贵州省分行通过“贵州邮储” 面对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脱贫地区等区域做实做细全面金融服务,是贵州省分行永远前行在路上的不变追求。
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数字化技术成为其拓展金融服务广度与深度的“法宝”——通过对消费者八项基本权利和投诉维权救济方式等进行广泛教育宣传,尤其是对无网点地区及无法到达网点人群的教育宣传、普及金融知识,一个个金融知识“盲区”正在被扫除。
走进民族地区。3月15日,正是剑河县少数民族赶集的日子,剑河县支行积极参与县人行及县消费者协会在城关一小门口开展的宣传活动,为前来赶集的苗族居民普及金融知识;平塘支行组织志愿者来到通州镇荷花池广场,现场设置展台,为附近的布依族居民讲解金融知识……为贴近实际、贴近百姓,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组织当地少数民族员工用当地语言讲解金融知识,现场解答群众的疑难问题,受到群众的欢迎和一致好评。
走进边远地区。江口县支行组织志愿者走进县官和乡江溪屯村,为村民开展以“权利·责任·风险”为主题的消费者权益宣传活动。在倾听志愿者讲解贩卖个人银行卡、发生洗钱等违法行为后卡主受到法律制裁的真实案例,不少村民感触很大。有村民感叹:“原来把卡给别人用风险这么大啊,那以后要注意,我也要告诉家人不能干这事。”本次活动提高了当地金融消费者对金融风险的认知和防范意识,也提高了金融消费者对基础知识的了解。
走进脱贫地区。3月15日,普安县支行由支行长带队前往红星村开展宣传活动。在宣传活动中,志愿者通过发放宣传小册子、开展现场讲解等形式,向村民详细讲解反假币、存款保险、征信、打击非法集资、反洗钱、防范电信诈骗等金融知识,消费者的金融风险识别能力正日益提升。
开展集中宣教活动。
关爱重点人群化解“数字鸿沟”
关爱老年群体与残障人士等重点群体,邮储银行贵州省分行坚持用自己的方式,积极帮助消费者尤其是特殊客群了解新事物、体验新科技,跨越“数字鸿沟”,提升其金融服务获得感与满足感。
3月15日,黔东南州分行组织志愿者走进老年大学,向学员们发放宣传折页,现场讲解了防范网络电信诈骗的案例及非法放贷、套路贷、虚拟货币交易炒作和与疫情相关的金融诈骗陷阱等常见的非法金融活动表现形式。对于学员们在手机支付、转账等方面的疑惑,志愿者手把手教他们操作,直到学员们完全掌握流程以及安全防范要点。
化解“数字鸿沟”,邮储银行贵州省分行高度重视适老化服务,持续开展老年客群宣教。“大爷,您好。请问您听说过电信诈骗吗?”“阿姨,您好!当您接到短信中奖信息或电话时,您知道该怎么做吗?”同一天,关岭自治县支行、仁怀市支行、平坝区支行、石阡县支行分别前往各县域广场,来到老年人朋友比较集中的区域,通过发放宣传折页,普及消费者八大权利、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防范非法集资、投资理财、存款保险制度等知识,引导老年人群体“不乱投”,树立理性投资、价值投资观念,警惕大家远离非法集资,非法金融广告,保障自己的权益和财产安全。
“您好,请问您平时使用手机支付缴纳水电费吗?”在安顺市春雷支行网点,工作人员亲切询问一名坐着轮椅前来办理业务的客户。在日常金融服务中,邮储银行不仅设置爱心接待窗口,配备引导人员,完善服务设施,优先接待老年人、残障人士客户,同时也积极普及金融数字科技,手把手指导老年人、残障人士使用智能机具及手机支付应用,增强老年人、残障人士对智能科技的了解与信任,全力保障其金融权益。
普及金融知识重点 骗子A冒充某公司老总,利用QQ群骗走万元,办案民警调查发现收款银行卡“有问题”,均归属在刘某和罗某名下,经查,刘某与罗某系同事关系,罗某告知刘某,出售实名办理的银行卡可“赚零花钱”。于是,两人用各自的身份证分别办了多张银行卡,转手卖给A,并承诺随时可根据A的要求注销银行卡,每张银行卡获利0元。尝到甜头的二人觉得“这活儿不错”,随后多次联系A进行个人银行卡的买卖活动。
最终,二人因非法贩卖个人银行卡为诈骗犯罪活动提供工具,被追究刑事责任。
志愿者向群众讲解人民币防伪反假知识。
风险分析
非法买卖银行卡的危害
一、扰乱社会秩序和金融管理秩序非法买卖、出租、出借账户,为电信网络诈骗、洗钱、逃税、行贿受贿等犯罪行为提供便利,协助不法分子转移资金,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和金融管理秩序。对于经公安机关认定的买卖、出租、出借账户的单位和个人,将实施5年内暂停其银行账户非柜面业务、止付账户所有业务,并不得为其新开立账户的惩戒。
二、影响个人信用,危害个人安全通过买卖、出租的账户为不法分子提供作案工具,将给自己带来巨大的法律风险,涉嫌违法犯罪,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一旦所售银行卡出现信用问题,会追溯开卡人账户,从而导致个人信用受损。同时,银行卡内存储了大量个人信息,一旦泄露,将可能导致个人资金损失等巨大风险。
志愿者走进民族地区普及金融知识。
温馨提示:
日常生活中如何防范银行卡买卖行为:
1.提高风险意识,充分认识到非法买卖银行卡的危害,妥善保管个人有效证件、银行卡等,不出租、出借、出售个人银行卡和身份证件。
2.对于闲置不用的银行卡应及时到银行网点办理销户,废弃不用的银行卡,应及时办理销户业务,并将卡片磁条、芯片毁损,不随意丢弃。
3.一旦发现买卖身份证和银行卡的犯罪行为,应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配合公安机关或发卡银行做好调查取证工作,共同维护公平诚信的良好社会秩序。
(刘仙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