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直是世界上公认的储蓄大国,居民的储蓄能力一直不容小觑,整体投资明显偏向“保守”一些。而就在近几年来“黑天鹅事件”频发的特殊时期,国民的储蓄率似乎又有提高。
年已经接近尾声,根据人民银行发布的官方数据,年前三个季度国民住户的存款金额上升了13.21万亿元的数据,涨势惊人。为什么国民储蓄金额上升如此之快?老百姓又为何都不愿意消费了?
一、前三季度国民存款显著增加
从经济学领域讲,民众的消费倾向往往是证明当地消费水平和社会整体经济发展之间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消费倾向不仅能够反映不同消费群体在不同时期的需求,更是能体现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官方发布的年财报数据,年国内前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显示,国内人民币存款上升了22.77万亿元的数据。其中住户存款金额上升13.21万亿元,相对于年同期增加4.72万亿元。
国民总收入等于消费加储蓄,一般情况下,储蓄金额的增长往往代表着消费力的减弱。事实上年开年以来,国内居民人均消费指数确实呈现出了断崖式的下跌现象。
针对这一现象的出现,国内很多权威大银行都根据国家风向标逐渐降低了存款利率,一度一年期存款利率下降至1.75%,存款利率下降趋势从年就开始不断调整。可即使利率一直不断降低,国内存款的数量仍然在大幅度增加。
二、老百姓为什么不愿意消费了?
根据年消费总体趋势来看,我国国民在全年实现的消费形式整体呈现V字型,基本处于低位最低点出现在年的4月份。那么,老百姓究竟为什么不愿消费了?
1.疫情的影响
疫情带给国内各行各业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这一点从大街小巷上紧闭的商业店铺大门以及不再像往日般喧嚣的菜市场就可以看出。目前疫情明显属于消散的季节,很多城市都已经复工复产,市场上消费端口的能量也被逐渐加大。但疫情给人们所带来的“患得患失”,使得更多民众意识到了存储的重要性。
于是大家都看好了自己的钱袋子,不再冲动消费或盲目购物,更多的人将资产放到了银行或是保险投资类商品上,希望能抵御一些市场风险。
2.购房者数量减少
自年房住不炒理念提出之后,楼市的喧嚣显然降低了分贝。同时,买房的花费在国民消费整体中绝对算得上是大头。买房的人逐渐变少,所带来的影响就是人们的消费少了个“必选项”。
人们花的钱少了,自然也就加大了储蓄的可能性。从楼市退出的人们很多都来到了各大银行柜台前,把从前的消费金额变成了储蓄卡上的数字。
3.市场风险未知
事实上,不光是新冠疫情突发给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影响,包括国际上各类“黑天鹅”事件的发生,都在悄无声息地改变国内民众的生活。油价上涨、关税的变化……市场上更多的风险逐渐警醒着人们储蓄的重要性。
更不用说股市、期货、基金等投资市场的风险,最近几年就连保守派比较看好的基金市场也不断告警,大面积的亏损让人始料不及。很多公募基金组织的业绩也逐渐呈现负数,这也直接降低了广大投资者的进场欲望。
三、看好自己“钱袋子”
其实如今国内大多数的民众都已经没有了“大富大贵”或是“一飞冲天”的投资预期目标,往往都是基于现状,如果能够变得好一些就很满足了。“不求能赚,只求不亏”已经成为了主流投资理念之一,这也是国内储蓄率不断上升的原因之一。
如今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都有些动荡不安,影响资金流动大方向的各种原因都不是普通人能够左右的。我们普通民众能做的也就是看好自己的钱袋子,不要轻易相信投资公司或是自媒体上眼花缭乱的广告。在投资之前仔细了解产品的风险性和安全性,谨慎判断是否可以入手。
尤其是不能盲目从众,人云亦云。每个人承受风险的最高上限都是不同的,如果一味拿别人的投资标准来衡量自己,很可能因为双方不匹配而导致自身财产损失,甚至是破产。
结语
“一赢二平七亏损”,这是过来人常常告诫在股市中迷失自我后辈的说法,但如今这句话也适用于投资领域的各种项目。
如今经济大环境尚不稳定,大批量的居民甚至都没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以养活自己,所以建议各位朋友如果没有足够的投资经验和资产,还是稳妥为上,不要贸然搞创业、搞投资,否则一旦出了什么风险,很可能就血本无归了。
大家对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国民存款显著增加还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