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我国老百姓除了热衷于买房之外,还非常热衷于在银行存钱。这几十年来,我们一直都是世界上赫赫有名的储蓄大国。即便是在负债率不断高涨的当下,我们储蓄大国的地位仍然没有被动摇。
不过现在银行存款有“调整”,如果你还把钱存在银行,那么以下三类存款可不能碰了,因为目前都已经被央行取消。如果银行工作人员建议我们办理,那就说明其中必有猫腻,一定要小心。
第1类存款:结构性存款
现在我们绝大多数人在银行办理业务的时候,都会优先考虑自己本金的安全性。除了利率超低的活期存款之外,其他的定期存款、大额存单都是非常受欢迎的。虽然理财种类多样,但绝大多数储户都只会选择单一的理财方式。
比如说办理了定期存款,那就将所有的钱都投入定存当中。办理了大额存单,那就把所有的钱都投入大额存单当中。在部分工作人员看来,储户这样的做法是非常保守的,很难赚到更多的利息钱。
因此,工作人员便会以利息为诱饵,劝说大家在他的安排下办理结构性存款。所谓的结构性,就是将原有的存储本金拆分成多个部分,在银行办理多项业务。比如说你要存50万,工作人员可能会建议你拿20万办理大额存单,10万购买理财,10万投资业务,10万购买期货等等。
将固定的本金按照一定的结构分配,从而让一笔钱流入到多个理财项目当中。通过这样的方式旱涝保收,如果运气足够好,可能还会从中大赚一笔。但与此同时,这类业务背后的风险也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就目前来看,央行已经叫停了这样的存款业务。
第2类存款:分段计息存款
提到这类存款,我们就不得不提一提超长年限的定期储蓄存款业务了。相信很多人在进行定期年份选择的过程中,往往都不会考虑漫长的5年期。因为谁也不知道在5年的过程中是否会发生意外,从而提前取出这笔存款。
一旦提前取出,就会影响到我们最终的利息收入。但如果不提前取出,就没有办法解决眼前所面临的经济困境。权衡之下,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一年定期或者是三年定期。为了吸引更多的储蓄,部分银行这才推出了分段计息存款的业务。
所谓的分段计息,就是按照一个又一个时间段来计算利息。越往后,利率水平就越高。假设我们办理了5年定期,那么在支持分段计息的情况下,我们也不用担心提前取出存款会影响利息收入。当然了,后面如果再把钱存进来,利息都是要重新开始计算的。
不过就这几年的经济形势来看,国家更建议居民积极消费,把钱流入到内部市场当中,而不是存到银行里。另外,受新冠疫情的冲击,银行的经营压力也有所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央行最终选择取消分段计息的存款业务。
第类存款:异地存款业务
虽然我们绝大多数人熟知的银行都是“国”字打头的国有银行,但除了这些国有银行之外,各个地区还有相应的地方特色银行。受政策和法律的限制,这些地方特色银行不能进行异地经营,有极大的地域限制。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王先生在北京银行办理了10万元的储蓄存款业务,那么在王先生去往上海之后,他就很难在当地找到北京银行分行。如果王先生想要在上海取出自己的存款,就会变得非常困难。
此前也有不少地方银行通过与支付宝合作的方式,开辟了线上业务办理的通道。这对于像王先生一样有跨区取款需求的人来说,确实是一大便利。与此同时,还能帮助这些地方特色银行吸纳更多的储蓄存款。
不过在这几年的发展当中,地方特色银行这样的做法严重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考虑到金融市场安全方面的问题,有关部门也叫停了这种业务。以后地方特色银行都将不能异地办理业务,线上渠道已经尽数关闭。
结语总而言之,有关于金融市场的政策一直都在不断变动当中。为了更好地维护金融市场的秩序,央行也会在背后默默的调控。虽然目前这三类存款业务都已经被央行叫停,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此前办理的业务都会遭受经济损失。只要我们选择的银行是正规的银行,并且具有办理存款业务的凭证,我们的资金安全就不会受到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