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晚间,央行网站发布了《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称《报告》)。
央行在《加强存款管理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的专栏中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将于年第一季度起,将地方法人银行吸收异地存款情况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禁止其通过各种渠道开办异地存款,已发生的存量存款自然到期结清。无实体经营网点,业务在线上开展的银行除外,但此类银行展业范围不受空间限制,实质上已成为全国范围内经营的银行,所以存款利率自律要求参考国有银行执行。
央行还在上述专栏中表示,存款基准利率作为利率体系的“压舱石”,要长期保留。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发挥利率自律机制的作用,加强对不规范存款创新产品、结构性存款、异地存款的管理,防止非理性竞争,维护存款市场有序竞争,保持银行负债端成本稳定,为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促进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创造良好环境。
附:加强存款管理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
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有利于保持金融机构负债成本合理稳定,促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为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营造良好条件。中国人民银行高度重视加强存款管理,根据《储蓄管理条例》、《人民币单位存款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银发〔〕59号),要求金融机构严格执行存款利率和计结息管理规定。同时,中国人民银行指导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简称利率自律机制),对存款利率进行行业自律管理,维护存款市场有序竞争。
一是督促整改不规范存款创新产品。年以前,部分金融机构为吸收存款,发行了活期存款靠档计息、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和周期付息等所谓“创新”产品。这些产品的实际利率水平明显超出同期限存款利率,且违反了定期存款提前支取按活期计息、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等规定。为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加强存款自律管理,督促金融机构依法合规经营,有序整改不规范存款创新产品。对于活期存款靠档计息产品,整改前(截至年5月16日)的余额为6.7万亿元,要求自年5月17日起金融机构逐步整改,年12月1日起停止新办,余额自然到期。截至年末,活期存款靠档计息产品余额为1.2万亿元,较整改前压降5.5万亿元,压降比例超过81%。对于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产品,整改前(截至年12月16日的余额为15.4万亿元,要求金融机构自年12月17日起立即停止新办,并于年末将余额压降至零。为落实整改要求,年12月部分银行发布公告,宣布自年1月1日起调整定期存款靠档计息产品计息规则,明确提前支取按活期利率计息。截至年末,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产品已顺利实现余额清零目标,共压降15.4万亿元。
二是将结构性存款保底收益率纳入自律管理。结构性存款收益一般包括保底收益和挂钩衍生品产生的收益两部分,其中保底收益率与一般存款的利率性质相同。但部分金融机构为吸引客户,将结构性存款保底收益率设定较高,一定程度破坏了存款市场竞争秩序。为引导结构性存款规范有序发展,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利率自律机制将结构性存款保底收益率纳入自律管理范围,督促银行合理确定利率水平。同时,银保监会也采取措施,督促银行有序发展结构性存款业务。年12月,结构性存款保底收益率为1.25%,较年12月下降1.18个百分点。同时,结构性存款的整体预期收益率和兑付收益率也快速下行,年12月分别为3.09%和3.03%,较年12月下降0.5个和0.54个百分点。年末结构性存款余额为6.3万亿元,较年4月的最高点10.7万亿元减少4.4万亿元。
三是加强对异地存款的管理。异地存款是指地方法人银行通过在没有设立实体网点的地市开立的账户吸收的存款,既包括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也包括通过自身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渠道吸收的存款。近两年,部分地方法人银行通过吸收异地存款实现快速扩张,偏离了服务本地的定位。由于异地存款稳定性较差,积累的流动性风险易快速传染,不利于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和金融体系稳定。为引导地方法人银行更好地服务本地,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中国人民银行将于年第一季度起,将地方法人银行吸收异地存款情况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禁止其通过各种渠道开办异地存款,已发生的存量存款自然到期结清。无实体经营网点,业务在线上开展的银行除外,但此类银行展业范围不受空间限制,实质上已成为全国范围内经营的银行,所以存款利率自律要求参考国有银行执行。
存款基准利率作为利率体系的“压舱石”,要长期保留。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发挥利率自律机制的作用,加强对不规范存款创新产品、结构性存款、异地存款的管理,防止非理性竞争,维护存款市场有序竞争,保持银行负债端成本稳定,为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促进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创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