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冉学东见习记者李明会北京报道
社交平台上关于个人养老金的讨论不断,多家银行接连推送相关文章为消费者“科普”,银行柜员也走出网点,铆足干劲花式揽客,
银行间的个人养老金业务争夺战已然打响,但《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对于为什么要买,买什么,很多消费者还是有点“拿不准”,甚至有银行业内人士表示,“现在来开户的人有很多,但大多是为了‘薅羊毛’。”
众多银行推出的开户送红包或抽奖等优惠,竟成为当下吸引消费者开立账户的主因。
市场观望情绪浓厚
“还不如去买其他理财产品划算些,我打算先观望着。”虽然社交平台上关于个人养老金的讨论不断,但家住北京的张女士还是打算“再看看”。
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出以来,《华夏时报》记者发现,各大社交平台,有众多博主推出了相关科普视频。众多银行、银行理财子公司也瞄准这一赛道,不断推出内容进行科普讲解,更在开立账户、缴费等环节设立了领红包等优惠吸引消费者。
虽然各机构齐放“大招”,但《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在相关视频的评论区,和张女士一样,许多网友们仍持观望态度。
“月薪元的我不配。”有同样打算“观望”的网友表示,在“抵税”层面,个人养老金虽有优惠,但并不是不交税,而是延后了,“等我取出之前存入个人养老金账户的钱时,还是要按3%缴税的。”
“自己直接理财,在需要的时候还能随时拿出来。”有不少年轻网友同时表示,之所以打算“再观望一下”,是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30年不能取出,时间太长了,到时候资金价值如何可说不准,总觉着这个时间省这部分税不一定划算。”
另外,个人养老金账户可投资的产品也是众多投资者持观望态度的重要考量因素。
根据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日前公布的“个人养老金产品目录”,共有只基金类产品和7只保险类产品可供选择。
“事情是个好事情,但现在可选择的产品还不多,未来收益表现如何也不确定,我打算再看看。”有网友如是说。
作为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的重要部署,个人养老金制度,“可抵税”、“可投资”是其重要的特征。据计算,按照当前个人养老金每年最高缴费标准元来计算,参保人一年最多可以节省税费元(按最高税费45%计算)。
在投资环节,通过个人养老金账户购买的银行理财等产品,收益多少都将计入参保人的个人账户,不需要再扣除,这也是市面上其他金融产品所不具备的优势。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对于年收入在9.6万元以上的人群来说,投资个人养老金确实可以为其节约一部分资金,收入越高,抵扣的税额也就越多,相对而言越划算。其中,税前年收入在9.6万元至20.4万元的,可以抵税元,税前年收入在48万元至72万元的,可以抵税元,对于税前年收入在万元以上的人,抵扣税额可达元。
但有业内人士向《华夏时报》表示,对于个税税率在3%及以下,也就是税前年收入在9.6万元以下的人来说,个人养老金的个税减免对他们确实影响不大。
“薅羊毛”竟成开户主因
与持观望态度的投资者不同,也有众多投资者选择积极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
“现在来开户的人有很多”,有北京、上海大型国有银行从业的工作人员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很多开立账户的客户都是为了‘薅羊毛’。”
受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唯一性的影响,为抢占更多客源,各家银行纷纷推出各种优惠政策招揽用户,打响了个人养老金账户的“争夺战”。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获得个人养老金业务的开办资格的多数银行均设置了开户福利。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三家国有大型银行均推出开户就领50元立减金的优惠。广发银行则在此基础上,提出缴存元可再领元。招商银行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则推出抽奖活动,最高奖励金额分别是元和元。中国交通银行则推出推荐好友开户就给支付贴金券的奖励,每名推荐人最高可获得元。
各大银行铆足干劲花式揽客,压力也传导到了柜员身上。
一位在上海市长宁区某大型国有银行支行工作的柜员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上级对开户指标有强制要求,每天都会盯着我们去办理养老金资金账户的开户业务,指标压得厉害。”
北京某大行支行员工也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自己身上背着个开户指标。照此计算,其所在支行预期的整体开户数量将远超一万。
“有优惠是获得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