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还没有出现的时候,人们的日常交易都是使用现金,刷卡支付的人甚至都不多。那时候,银行就是最受“欢迎”的地方,存款、取款都要到银行去办理业务,人多的时候可能还需要排队。
后来,有了移动支付之后,现金支付的方式慢慢被人们所“抛弃”,而且数字化时代下,连银行的许多业务都可以在手机上办理了,十分便捷。但是现金业务仍旧存在,而如今一个关于现金业务的“新规定”就出台了,关乎到每个人的存、取款。
3月1日起,存取款有新规
早在年的时候,央行联合证监会、银行间会就共同发布了一份通知。其中明确表示,从年3月1日开始,存取款业务将会采用新的规定,规定表示现金超过元人民币,或者是美元等值的外币时,需要核查身份且登记。
也就是说,无论存款还是取款,只要是现金业务,超过规定的金额,就要多一道“程序”了。从内容来看,这是对大额现金的一个管控,而且这一规定早就有迹可循,只不过现在才在全部金融机构实行。
早在年时,央行就已经通知,在深圳、浙江、河北三个地区,实行大额现金管理的试点。同样采取的是超出规定金额便要登记的措施,只不过当时的规定金额要更高一些,个人存取款业务中,浙江规定是30万元,深圳、河北则分别为20万以及10万元。
如今这个规定是直接“缩减”到5万元,这也导致不少人议论纷纷,有网友认为,这个规定是对存取款自由的一种“限制”,明明是自己的钱,怎么存取还要被“监管”呢?事实上,这个规定是有重大意义的。
新规的重大意义
大家知不知道,大额现金交易,如果不加以管控,背后的风险是难以估量的,甚至会有很多金融犯罪应运而生,例如洗钱这样的违法行为。根据央行在年11月发布的报告,年我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接收亿左右的大额交易报告,其中可以报告就有.67万份。
如果不加以监控,这.67万份的交易中,难免会产生金融犯罪行为,影响金融行业健康,更有可能多出许多因此受害的储户。而且,在大额交易当中,尤其是现金交易是最容易发生犯罪行为的。
因为比起线上交易的有迹可循,现金交易的追踪溯源是较为困难的,因此管控好大额现金,相当于从根源上杜绝了犯罪行为的发生,大大降低风险,也是为广大百姓考虑。最主要的是,这样的“管控”看起来是“限制自由”,实际上对于广大百姓的影响几乎没有。
对百姓有什么影响?
对于储户而言,只要是正常进行存取款交易,资金有正当来源,有正当去向,合理合法,就不必担心受到管控,唯一可能要“麻烦”的一点就是,在存取款的时候需要登记,而且央行也曾表示过,登记也会尽量“简化”,不会收集银行已有的个人信息,所以这个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而且,对于个人而言,如今存取大额现金的场景也不多见了,毕竟移动支付如此发达,根据官方数据,年2月1日—6日期间,短短6日我国非现金支付基恩就已经达到了14.9万亿元,这也反映了如今人们更倾向于使用非现金支付。
此前河北、浙江两地进行试点的时候,官方也曾表示,在试点地区的大额现金存取业务笔数是很少了,仅仅只占据总交易的1%左右,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人其实没有大额现金存取的需求,自然也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如果非要说有影响的话,那也是正面的,让我们所处的金融环境更加安全,保护我们的财产健康,更让百姓们间接避免了损失。所以说,大家根本无需担心。
综上所述,从年3月开始,超过5万元的现金存取业务就需要登记并且核查身份了,但是只要正当办理业务,百姓是不会受到影响的,反而对我们有好处。大家如果真的十分纠结的话,大额交易也可以在线上进行,也可以避免多一道程序。
不知道大家现在还有使用现金的习惯吗?这一规定会对你们产生影响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本文由财经先声原创出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