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蓄大国”的称号在全球都很有名,因为从古至今中国人们都喜欢把钱放到银行保管。因为把钱存到银行,不仅安全还方便,但是针对不同情况取钱的手续也会有所不同,甚至部分取钱过程会比较繁琐,特别是代他人取款时。
有个案例是这样描述的:“在父亲离世之前,留给家人一笔巨款存在银行,并且告诉了家人支付密码,然后家人却取不出银行存的钱。”对此大家都很疑惑,老人去世前的银行存款,家人来到银行进行取款行为,为何有密码却不能取出呢?
少了“它”银行一分不让拿
针对于死者存款的解决方案,银行一般会分成两种情形。首先是死者家属对此不知情,其次是家属知悉有此存款。
首先,如果死者家属对此存款并不知情,那么银行是不会将存款行为告知家属的。对银行业获取利益是第一位,并没有必须行善的要求。银行是商业的盈利性机构,他们在“揽储”方面就已经下了大功夫。银行已无精力将家属存款行为告知,并且银行没有通知死者家属存款的义务。
其次,银行的信息系统虽然很强,但是也有局限的。在其系统中,并不会显示用户的生活状况。从另一方面来说,银行对存款人的去世事件并不知晓,自然也就不会有通知是家属的行为。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中,银行基本不会主动电联用户,除非是为了完成信用卡注册任务。
另一种方式不是家属对这笔存款并不知情,也会有两种解决方案。如果死者家属知道存款的银行卡密码,可在ATM机上通过输入密码取款。但是大部分老人并不知道如何使用ATM机,于是他们就会把钱存到存折上,存折取钱需要通过柜台人员操作。通过此方式取钱,就会有比较繁琐的手续。家属不仅需要知道支付密码,拥有存折,还需要有公证书。
想必很多人都不知道什么是公证书。公司证书是指存款人到公证处申请,根据事实与法律,依据法定程序同时具有特殊法律效力的一种司法类的证明书。
这时就会有人问,带着存折,户口本并且拿着使者身份证去银行取款,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自己与使者的关系了,这时不就可以把钱取出吗?
但是,在当今信息时代,有很多犯罪分子会通过盗取他人信息,然后利用高明的“伪造”技术,从银行把他人的存款取走。所以带着使者身份证去银行取款的行为就不可信了。另外,银行还担心在其家属取完钱之后,会有另外的继承人出现并且表示也想取钱,那么,此时银行就会处于非常棘手的境地。
在居民去世后,公民所留个人存款在法律上属于遗产。关于遗产的继承行为,需要很多的资料进行佐证,否则此行为将无效。其二,遗产继承确定之后,需要对遗产进行分配,不经分配,家属也不能取款。
如果家属拥有公证书,一方面可以避免存款被他人盗取,另一方面也可以确定遗产的具体分配情况,如此一来,就很方便。银行不仅是国家单位,是国家权利的象征,同时掌握着百姓的财政大权,所以银行的谨慎小心行为是应该的钱。就是因为银行小心谨慎,人民信任其安全性,即使存在特殊情况,财产也不会受到威胁。那么,比起财产丢失的严重性,取款过程繁琐一些又何妨呢?
在现阶段,关于逝者在银行的存款,银行为家属提供了三种取款方式。首先是直接用银行卡在ATM机取钱,既方便简单又快捷安全。第二是通过财产继承获得的遗产,到银行取钱时,不仅需要带上公证书等相关证明材料还要带上居民身份证。
最后一种取款方式就是,死者家属知道死者的存款行为,但是并不知其在哪个银行进行存款,可到法院请求调令以及继承的方法进行取款。银行提供的三种取款方法,不仅安全又方便,用户可以放心将钱存在银行。
在这三种取款方式当中,通过继承方式所得逝者遗产的取钱方式最麻烦,在银行取钱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也是最多的。公民去世,家属取得遗产后,还需要根据法律上的遗产分配原则产生具体的遗产分配情况。这时往往需要寻求法院的帮助,因为非法律人对遗产的处理方法并不了解。
结语时代已经在改变,作为年轻人也应该带着老人一起适应时代的改变。不然老人生前的存款,家人即使有了密码也没用,少了公证书,银行一分不给你拿。教会老年人学习一些新知识,新能力,年轻人可通过教会老年人使用银行卡进行存取款行为。如此一来,对于去世前老人存款的取出,就会简单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