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同学小陈,最近开始使用现金,因为银行卡被冻结了,移动支付也被限制使用。问及原因,小陈说是贷款逾期害了他,导致被放贷机构起诉,只好使用现金。
由此看来,网络贷款已经渗透进大学校园的学生群体,形势非常严峻。
小陈是从今年年初开始,银行卡和移动支付账户都被冻结了。因为发生一些事情,导致他借的信用卡和网络贷款都逾期了,这才不得已使用现金。
归根结底,作为大学生的小陈被迫使用现金,因为无力偿还债务,导致逾期的情况发生,被放贷平台起诉并要求冻结账号的财产。
事情始于小陈刚进入大学的那一年。
由于他来自边陲小镇,从小家里十分清贫,母亲是环卫工人,父亲成天游手好闲,姐姐老早就外出打工,一边补贴家用,一边供弟弟读书。一家四口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小陈生长在这样的家庭,在人生的头十八年里,他不觉得有任何不妥。放眼小镇的同龄人,家庭状况都差不多,他不会感到自卑。
但是,自从小陈大学落榜后,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家乡有多愚昧。
于是,他重振旗鼓,复读一年后再战考场,考上了沿海地区的重点大学,他怀着激动不已的心情踏入大学校园。
然而,沿海大城市让人眼花缭乱的物质洪流与周遭同学们相对优渥的生活条件,让小陈感到不知所措的同时,也产生出前所未有的自卑感。
年少懵懂的他开始抱怨自己的原生家庭,感慨命运的不公,甚至在与同学的日常相处中,受到价值观念的影响,他想要挣脱过往命运施加给他的枷锁,渴望修复原生家庭的物质匮乏带给他的精神创伤。
从此,小陈开始寻求物质上的满足。
刚开始,他每个月的生活费只有一千块,而且还是他姐姐省吃俭用存下来留给他的。可是这点钱在大学勉强混个温饱,全部充进食堂的饭卡里顶多吃上半个多月。这不禁让小陈感到焦躁不安。
开学的那几个月还好说,随着同学交际日渐熟络和频繁,加上小陈爱面子的性格,强撑着不暴露自己原生家庭物质贫瘠的软肋,为了维系同学、讨好室友,每场聚会,他都不推脱,这导致他的生活费每到月中就捉襟见肘起来。
后来,听室友说同学们都在用花呗,小陈心动了,下载来看看。这让他在借贷和超前消费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从初始额度五百元逐步提升到五千元。
再后来,小陈已经不满足于花呗,还申请了四家银行的信用卡,批下来两张,以及各种平台的小额消费贷款,全部额度加起来在十万左右,这种根本不用思考成本的消费快感,很快就让小陈迷失自我,沉溺其中而无法自拔。
整个大二时期,小陈陷入一种濒临逾期的焦虑情绪中,前期的超前消费有多爽,后期偿还债务的压力就有多大。
大学生本来就要以学业为重,小陈还没有外出社会工作,自然也就没有收入来源,依靠姐姐和妈妈给的两千元伙食费过日子。
结果他把伙食费全部拿去还债了:先将各个平台的贷款都做了分期还款处理,然后通过各种调度和套取的手段,将还款金额、平台利息,以及手续费用控制在两千以内,剩下的几百块当伙食费。
最开始拆东墙、补西墙那几个月,小陈时常饿得头昏眼花,但勉强还过得去,得亏年轻人的身体熬得住,加上小陈那帮室友在得知他的情况后,也都尽室友的义务,十分慷慨,力所能及地为他提供物质上的帮助。
所以那几个月,小陈还能熬过去。
可是不知怎么的,各个平台叠加起来的利息和手续费用变得越来越多,这些贷款金额非但没有随着小陈每个月拿家里给的伙食费还进去而减少,反而还越还越多。
事后,小陈复盘,觉得问题可能出在一些平台的规则,从一开始就没有透明化,导致他签了一份具有阴阳性质的贷款合同。
这下子算是让小陈彻底醒悟过来,也对借贷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就算没有阴阳合同在作祟,这样下去也只是维持住债务规模不暴雷,但终究不是个办法。
于是,小陈决定勤工俭学,利用课余时间兼职打工,将收入用来偿还债务。
整个大三期间,小陈都在学业与工作之间来回奔波,结果既搞砸了学业,又搞垮了身体。
原本小陈的专业课成绩在整个院系里名列前茅,光凭这个优势,每个学期他都能拿奖学金。
可是,奖学金也只有区区一万多,对于他动辄十万的债务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小陈果断荒废了学业,一门心思扑在兼职上,努力赚钱还债。
据说,当时我们学校专门为偏远地区的贫困学生开设助学贷款的项目,也不知道小陈是因为全身心地投入到赚钱还债上面,并没有留意到,还是为了在同学和室友面前维系面子,所以故意不去申请。
总之,小陈错过了一次及时上岸的大好机会。
如果他申请了这个助学贷款的项目,然后将这笔钱还完外面的债务,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烦恼了。
之后,小陈从十万的债务还到了只剩下三万左右,短短两年的时间就还了整整七万。
当他准备铆足劲还完剩下的债务时,众多贷款平台突然没收了全部额度,让小陈只能还进去,却不能借出来。
这下子算是彻底打断了小陈每个月拆东墙补西墙的现金流。
后来,小陈这才了解到,上头为了防止大学生过度借贷,专门出台监管措施,使得众多贷款平台检测出小陈的大学生身份后,不顾及他负债与否,直接风控和抽贷。
再后来,小陈尝试过各种挽救债务不暴雷的方法,均以失败告终。
为此,他整个人暴瘦几十斤。直到最后,他实在没有办法了,只好做逾期的准备。
他先是清空手机通讯录,到时候催收才不会牵连到家人和朋友。主要是他不想让家里的姐姐和母亲操心,然后他从学校的宿舍搬到外面一处位于城中村的简陋出租屋,不想牵连到学校的同学和室友,避免影响到他们的日常学习。
做完这些准备,债务便开始像烟花一样,逐个暴雷:先是消费贷款平台的债务逾期,紧接着信用卡逾期,然后是各种小额贷款平台的债务也跟着逾期。
过去半年多以来,每天几十通催收电话和几百条变相恐吓的短信屡禁不止,终于在五月初,小陈被其中一家银行起诉,银行储蓄卡被冻结,手机移动支付的账户也被限制使用,线上终端的数字几乎一夜之间被冻结了,账户上原本还剩下几百块,短时间内取不出来,也花不出去了,日常开销只能使用现金支付。
在逾期几个月后,小陈决定休学一年,外出社会打工,还清债务要紧。
要说他会不会为自己当初超前消费而感到后悔,我想应该会。可是,那又能改变什么呢?恨铁不成钢地说教并不管用,唯有让年轻人栽那么一跟头,方才能吸取到教训。
正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或许只有被蛇咬过,才会明白毒蛇的威力有多可怕。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普遍负债?
1、年轻人更加激进
在物质基础普遍不紧缺甚至充裕的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其消费习惯明显区别于上一代人或传统农耕社会的物质紧缺状态下形成的消费风气,经过这么一对比后,凸显出年轻一代人在消费习惯和价值取向上更为激进。
2、年轻人易入歧途
上游产业遭到限制、利润被垄断,尤其是金融和银行业,一味寻求盈利最大化,而中下游产业则向终端消费者设计了一套消费主义陷阱,再利用大数据杀熟,将消费者引入负债的歧途。
3、人性本能的欲望
结合第二点,资本的无序扩张造就了2%的人攫取了剩余的人%的财富的现象,而再结合第一点,则体现了人性底层的欲望以不受限制的速度在膨胀,其必然导致以年轻一代人为主的居民普遍负债的现象。
写在最后
据不完全统计,九零后群体里每一百个人就有八十八个人在负债,平均每个人负债约十三万。
我认为,小陈不得已使用现金的事例之所以值得拿来说道,因为它反映了当今社会普遍且广泛存在的一种过度负债的现象。
除了个人自身的因素以外,也跟大环境的因素脱不了干系。由信贷驱动的经济增长因素也应量力而行,不可猛然增加杠杆,肆意吹大泡沫。
咱们应懂得限制人性之恶,完善放贷机构的监管机制和风控体系的同时,大力宣传勤俭节约的个人美德,培养良好的社会风气乃是头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