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用卡被降额别急原因在这里

近期,多家银行发出警示:如果个人信用卡资金有被用于买房炒股,将被降额、冻结、锁卡等。与此同时,一些网友也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了自己被降额、锁卡等的图片。

面对上述情况,一些持卡人表达了自己的“焦虑”:一是不明白银行为何此时收紧信用卡政策;二是担心降额、冻结、锁卡等会不会哪天就降临到了自己头上。究竟应该如何解读,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学者。

“降额”意在防控风险

“对信用卡降额,是银行主动进行风险防控的考虑。”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受疫情影响,使得信用卡不良压力有所增加。此外,随着人行征信数据范围的扩大,银行对客户的真实借款和信用状况也能做出更全面的评估。在这种情况下适当的主动降额,是银行主动进行风险防控的一种手段。

不仅如此,分析多家银行发布的公告可以发现,主动降额也是为了避免信用卡资金流到其他领域。如8月11日,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发布公告,对信用卡资金用途作出明确,即个人信用卡仅限持卡人本人日常消费使用,信用卡资金不能用于生产经营、固定资产投资、股权投资、套现等非消费领域,包括购房、投资、理财、股票、其他权益性投资及其他禁止性领域等。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和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也分别于7月29日和7月10日发出公告,提示个人信用卡透支应当用于消费领域,持卡人不得以任何套现、欺诈、恶意刷单等违法或虚假消费套取银行信贷资金、积分、权益、奖品或增值服务等。

“个人信用卡是用于满足个人日常消费使用。银行控制信用卡透支额度的一个重要方式是控制资金用途。个人信用卡用于买房、炒股,或者用于生产经营,已经不是用于日常消费,资金用途的改变直接加大了风险,因而银行需要对违规使用个人信用卡的客户进行控制。”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

事实上,推动银行加强信用卡风险防控的,除了自觉,还源于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对银行信用卡业务的持续高压。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下半年以来,银保监会及派出机构共公布处罚信息公开表16个,涉及银行机构达6家。

而在今年5月银保监会下发的《关于开展银行业保险业市场乱象整治“回头看”工作的通知》中也提出,在信用卡业务方面,乱象整治“回头看”工作要点包括:未按监管要求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人群的住房按揭、信用卡等个人信贷作合理调整;信用卡业务虚增客户偿债能力或违反“刚性扣减”规定,突破总授信额度上限管控;预借现金业务额度设置过高,不符合审慎管理要求,资金用途管控不力,违规流向非消费领域;分期业务收费不透明、质价不符,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等。

规范不当用卡行为

引发持卡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20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