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邮储银行参与研究课题获总行2020年

央广网南昌12月2日消息(记者王一凡通讯员汪剑熊佳星)近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公布了年年度研究课题评审结果,经行内外专家评审,共评选出一等奖11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18项。其中由总行金融同业部牵头、江西邮储银行等一级分行共同参与研究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票据一体化联动机制与协同发展研究》课题荣获一等奖,评审得分排名第一。

据了解,此次获奖课题采取理论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理论研究方面创新采用SWOT矩阵分析,定量研究方面创新采用“样本T检验”和“灰色预测模型”,充分论证了票据一体化经营的优越性。同时,创新提出“三个视角”和“五大机制”的票据一体化实现路径,为未来票据业务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其中,江西邮储银行参与了课题核心章节的撰写,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研究了邮储银行票据一体化联动机制与协同发展的实现路径。宏观角度创新提出“三个视角”,以客户视角为标杆,做最优产品服务;以竞争视角为标杆,做最优流程管理;以最佳实践视角为标杆,做最优经营模式。微观层面,提出需要构建全行统一的票据一体化协同发展的“运行机制、营销体系、定价策略、风控协同策略、人员队伍体系”五大要素。

“发展研究工作既是凝聚全员智慧,为创新转型出谋划策的重要途径,更是我们直面改革转型中的痛点难点问题,积极打造研究成果‘蓄水池’,备足改革转型‘源动力’的迫切需要。”江西邮储银行行长、党委书记肖天星多次强调敢为人先、勇于冒尖的创新精神的重要意义,并号召全分行不断提升调研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为更多“三农”、小微等普惠金融领域的难点堵点提供解决方案,疏通发展路径,做到“研有所成”、“研有所用”和“研有所得”。

年以来,江西邮储银行始终高度重视理论研究工作,始终立足自身定位组织精干力量,重点围绕普惠金融、“三农”及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宏观经济金融运行和地方经济金融发展等方面,多角度、深层次、针对性地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营造了良好的理论研究氛围,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并精选优秀作品,不断在《中国银行业》《中国农村金融》、《江西农业》等期刊中积极发声,积极向行内外征文及刊物投稿,获奖数量位居全国邮储银行前列。连续三年蝉联省金融学会票据主题征文比赛一等奖,课题研究方面更是连续六年均有研究成果入选江西省金融学会重点研究课题库,其中申报的4项课题研究在江西省金融学会课题评选中全部获奖,申报获奖率高达%,是全省获奖数最多的金融机构。其中,由省分行行长、党委书记肖天星主持,省分行吴红梅、郑飞发参与撰写的《金融支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和探索——以邮储银行江西省分行为例》获一等奖;由省分行行长、党委书记肖天星主持,三农金融事业部许光进、吴胜林、曾松辉参与撰写的《开展普惠金融业务面临的难点与对策研究——以赣南地区为例》获二等奖;由省分行副行长姚仕萍主持,法律合规部胡正华、陈士伽等参与撰写的《农村金融支持效率研究》获三等奖。由省分行副行长汪志主持,金融同业部彭文华、罗松林等参与撰写的《融资平台转型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研究——以江西省为例》获三等奖。

理论来自于实践,同时又指导实践。自成立以来,江西邮储银行累计在赣投放资金超1万亿元,尤其是年组建现任领导班子以来的近七年时间里,累计投放信贷资金超亿元,占成立以来总投放量的84.3%,各项贷款结余从年末的亿元增加到目前的亿元,增长了6.75倍,列全国邮储银行第10位、江西银行业第8位。尤其是今年以来,该分行千方百计落实“六稳”“六保”各项工作,贡献了支持全省复工复产达产、服务江西实体经济发展的“头雁”力量,累计向江西投放资金超亿元,贷款净增超亿元、列全省第8位和全国邮储银行第9位,实体贷款同比多增近60亿元。各项贷款不良率为0.47%,资产质量列全国邮储银行第8位,不到全省银行业平均水平的1/3。近日,邮储银行江西省分行本部还被中央文明委授予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成为江西省唯一一家省级金融机构、全国邮储银行唯一一家一级分行获此殊荣。

下一步,该分行表示,将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不断以金融理论指导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秉持服务国家战略、勇于担当的大局意识,始终走在前列、干在实处,用专业专注持续担当全国邮储银行和全省银行业的中流砥柱,为助力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贡献更大更新的江西邮行力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1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