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睡醒发现银行又整了“幺蛾子”?前有存取现金需要“验明正身”,现有网上交易额度大幅调整,银行到底在搞什么?
前段时间,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三大金融机构联合发布了一项新的制度,其中提及一次性在银行柜台办理存、取现金业务超过5万元的需要核实存、取款人的身份并登记资金来源或用途。
虽然央行后来表示该新规暂停执行却依然引来了社会热议,不少人发出了难道现在都不能自由存、取属于自己的钱了吗?
最近,多家银行发布公告下调个人账户线上相关业务交易限额,既包括线上转账也包括网上交易支付。有的银行将线上业务的每日交易限额直接下调到了1万元以下,这让有大额支付的朋友感到未来会很不方便。
目前,农行、光大、浦发等大型银行已经在官方公布了公告,接下去预计会有更多的银行跟进。
在电子化交易越来越发达、人们工作生活效率越来越高的当下,银行为何会反其道而行,增加了人们办理业务的复杂性呢?其实目的只有一个,预防金融类犯罪。
以这次线上交易调整限额为例,并不是所有的个人账户均会受到影响,只有那些长期不使用线上交易的账户才会受影响。
比如,农行规定连续一年内没有通过电子交易渠道发生过一笔交易的账户未来每天的线上转账额度不能超过1万元。
这么规定是有道理的。大部分没有线上交易甚至线下交易都没有的银行账户可能是“僵尸卡”,持卡人自己都不清楚还有这么一个银行账户。
在诸多电信诈骗案例中,利用“僵尸卡”完成电子转账交易成为了犯罪分子几乎一定会使用大到的手段,给侦破案件、收集证据带来了非常大的不便。
基于此才会有了银行们近期“反潮流”的举动,目的是为了配合监管,堵上能被金融诈骗犯罪分子利用的漏洞。
另外一方面,加强监管确实会给民众带来一定的不便,如何找到安全与便捷性之间的平衡点是银行们下一步的重点工作。一定要防止打着“安全”之名损害储户利益的行为发生,比如为了保留着存款设置各类转账障碍,不让储蓄将资金转到其他银行等。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互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