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营客户客户价值转型带给农商行的新

导读

在国家经济从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换档升级”过程中,农商行进入“代际变革时刻”。这其中,最突出的标志是,从“监管红利模式”切换到“客户价值模式”。所谓“客户价值模式”,就是从“以银行为中心”切换到“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需要创设产品,以客户需求提供服务,以客户体验“倒推”流程改变。基于这一变化,《农商银行转型趋势报告》(点击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认为,农商行要探索客户价值转型,主要是以客户分析与分层为基础,以科技化手段搭建差异客户权益系统,打造融入客户生活的线上线下全场景,培养客户依赖性及支付习惯,潜移默化开展业务营销,提高银行品牌形象,调节存款结构,拉动业务增长。

作者丨天泽网络科技耿斌闫冬

农商行近年来的发展,面临许多新挑战。特别是年,在阶段性防控疫情的大背景下,受经济趋缓和客户收入总体下降等影响,农商行的传统经营模式(即监管红利模式,主要是依靠存贷利差)出现严重问题,导致存款上不来,存款上来成本下不去;零售贷款难授信,授信不用信,用信不还款等各类非正常现象。

由此,在国家经济从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换档升级”过程中,农商行进入“代际变革时刻”。这其中,最突出的标志是,从“监管红利模式”切换到“客户价值模式”。

从“监管红利模式”

到“客户价值模式”

所谓“客户价值模式”,就是从“以银行为中心”切换到“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需要创设产品,以客户需求提供服务,以客户体验“倒推”流程改变。

受长期经营惯性影响和各类管理制度的约束,农商行实现这种“变革”并非易事。因此,要充分发挥农商行独立法人的独特优势,重点利用制度创制权(即农商行作为独立法人,可以按照监管和上级管理部门的制度要求,基于自身实际和客户的需求,独立创立相关制度),以制度先行提供保障,以组织变革激发活力,以人机结合促进客户活跃,以客户活跃提升竞争力和经营模式“升级换代”。

农商行长期深耕一域,人缘地缘优势不容忽视,其网点渠道、面对面服务等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农商行的各类代发业务、粮食直补、新农合等业务,基本实现了本域客户全覆盖、全触达。这为“客户价值模式”的实现提供了坚实基础。

“客户价值模式”的主要考验

随着监管政策的不断趋严,“三降”成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较长时期不会改变的趋势,农商行推动新零售转型已成为必然选择。而在信息爆炸的“开放互联网”时代,银行传统的存贷款柜面业务对中青年客户而言,已成为绝对的低频交易,导致目标客户群体日益减少,实现不同客群的精准营销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静心研究零售客户的偏好、特点与习惯,通过客户分层与差异化权益进一步识别与挖掘客户的深层次价值,通过科技赋能搭建客户权益平台,提供客户线上线下专属权益服务,为银行可持续经营战略奠定坚实的客户基础。

从业务数据上看农商行的现状,以一家中部县域农商行的业务数据为例,截至年11月,个人活期存款占比18.19%,个人定期存款占比66.07%。其中:三年期存款占存量定期存款比重42%,占个人定期存款利息支出的50.54%。

再看另一家东北的县域农商行,年初开展“开门红”活动,截至年11月末,个人活期存款占比重仅有9.04%,个人定期存款占比90.96%。

从数据上不难看出,目前许多区域农商行都存在活期存款占比较低,高资金成本储蓄产品占比较高,业务增长缓慢甚至下滑等诸多问题。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困境:

同业竞争压力剧增。一方面,大型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新兴互联网银行,纷纷布局金融科技板块,积极向个人零售业务倾斜。而农商行区域属性强、规模较小、服务主体以小微居多,原有的区域广、网点多、人员多优势也进一步面临冲击,在业务拓展及服务模式、营销及获客、经营管理等方面均面临挑战。另一方面,又面临移动支付不断争抢传统银行潜在客户的挑战,降低了银行现金流动性,严重削弱银行的作用,改变了以往金融市场上的利益分配格局。

存款结构严重失衡。对利息收入占据“大头”的农商行而言,活期存款无疑是成本最低的优质资金来源。然而,过去两年内,农商行陷入了活期存款加速流失、付息成本普遍上升的尴尬困境。从全国农商行看,呈现出“双70”现象,即,零售存款占各项存款的70%,定期存款占零售存款的70%。这是农商行相比于其他银行的关键短板,即负债端成本高,导致资产端利率相应提高,进而降低了竞争能力。

客户活跃度明显不足。沉睡客户多,大量存量客户贡献度低。占比小于20%的重要客户贡献了农商行超过80%的综合收入,当获客成本成为定值,发掘长尾客户的价值成为新的突破口。同时,新客户开发也存在困难,网点流量客户减少,中青年客户群转移提升,银行场景外营销需求增大,应用场景由传统线下向线上转移。

高贡献存量客户维护不够。部分农商行对于客户关系维护缺乏全面、准确、充分的认识,将客户关系管理的重点放在目标客户和潜在客户的挖掘上,在老客户的维护方面做得并不好。在实际管理中,经常存在高端客户关系难维系、多抱怨,忠诚度不高;低端客户难拒绝、高投入,效果不明显的现象。在营销中缺乏综合营销的意识,多存在靠经验、靠关系的情况,缺乏对客户需求的准确把握和深度的挖掘分析,营销的渠道比较窄,这都影响了客户关系的维护。

储蓄产品创新难,利率控制严。农商行在储蓄产品方面的同质化比较严重,发售规模、档期安排、产品收益率、受众客户群等相关方面的优势不明显。目前,活期日均、靠档计息、智能存款、结构存款均被叫停,在不断趋严的监管政策要求下,营销模式亟待由“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

以上困境,既有时代发展带来的新问题,也有农商行历年积累的新问题;既有员工能力的问题,也有科技支撑不足的问题,需要结合新的客户需求,全面加强。

农商行探索

客户价值转型的“三部曲”

基于以上分析,农商行要针对传统的客户关系管理,结合新的技术条件和客户变迁特征,探索客户价值转型。主要是以客户分析与分层为基础,建立差异化权益体系,以科技化手段搭建客户权益系统,打造融入客户生活的线上线下全场景,培养客户依赖性及支付习惯,潜移默化开展业务营销,提高银行品牌形象,调节存款结构,拉动业务增长。

“第一部曲”:依托大数据进行客户分析。

客户分层的基石是“二八定律”与“长尾效应”。基于“二八定律”,核心客户是主要服务对象,银行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89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