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中国传统居安思危观念影响,大家往往都会给自己存孩子上学、养老、疾病等费用,所以我国一直都是“储蓄大国”。随着近年来经济发展人们收入显著提升,也使得银行的存款额度一直在稳步增长。
数据显示,截止到年上半年,我国居民存款金额已超过万亿。存款金额越来越多,银行存款的安全性也越来越受重视。为了保障储户存款的安全,近年来央行不断出台新的规定。
如对大额存款加强监管力度,当存入或取出数额超过一定标准时必须预约登记。还启动了“存款保险标识”,储户在存款时可以注意识别,看到这个标识便可安心存钱,如果银行出现破产等意外情况,储户是可以获得50万以下的赔付的。除此之外,储蓄市场又迎来了新规,这3类存款不能存了?
一、异地存款不能存了这项规定其实主要是针对地方性的小银行,这些银行的特点是其网点覆盖范围小,没有大型国有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实力,竞争力较弱,储户数量有限,面临揽储压力过大的局面。所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这些银行纷纷找到了捷径,和互联网公司合作办理网上开卡业务,通过高利息吸引储户存款。
有人可能会说银行能完成揽储任务,储户能拿到高利息,这不是双赢的办法吗?事实并非如此,银行提高利率吸引储户是一种高风险行为。一是会加重行业内的恶性竞争,扰乱储存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二是这些小银行本身抵抗分享的能力就弱,高利率行为无疑加大了风险,更容易导致银行风险投资,最后资不抵债,使储户产生损失。
所以央行规定网点必须与线下实体银行配套,即必须在开卡地区有实体银行网点才行,否则就是违规,不可开通单纯网上揽储为行为的异地存款业务。当然,网上开办的银行企业不受此规定的约束。
二、可以靠档计息的存款不能存了靠档计息产品的出现其实是传统银行受到互联网支付巨大冲击,储户量急剧下降时吸引储户回归银行储蓄的应对之策。它的优势是不受传统定期存款时限长提前取出不合算的影响,靠档计息顾名思义,就是不管何时取钱,都可以按照就近的利率档次计算利息,储户基本没有利率损失,所以一度收到大部分储户的追捧。
为何对储户有好处的产品要被叫停呢?据央行发布的《储蓄存款条例》中提到的“提前支取按照活期储蓄利率计算”可以看出,其产品的推出本就是违规的。高利率产品的长期存在,会导致银行间为了拉储户而不断提高利率形成恶性竞争,会严重扰乱金融秩序,最后买单的一定还是储户大众。
再者就是为了整体金融市场角度考虑,如果银行纷纷效仿高利率吸引储户存钱,而银行作为盈利机构,为了支付储户的高利息,必然会以更高的利息将钱贷出去,这中间的高差价会加大银行金融杠杆加大风险。所以在以后办理定期存款时要考虑清楚,存储的时限,这期间是否会用到这笔钱,因为提前取出以后都会按照活期利率计算了。
三、互联网存款不能存了这个规定主要是针对于大型互联网金融平台,这些平台都曾推出过高利息、起点低、灵活性强的存款服务,吸引了大量储户的存款流向网络。导致大量金钱从银行等机构流向个别公司,受金融机构管控被削弱,明显加大了储户存款的风险,如国家对蚂蚁金融等做出的相关调整,其本质是在保护储户金钱的安全。
有些金融平台的背后合作方都是一些地方性的小银行,这些小银行通过金融平台的品牌影响力吸纳和借贷资金,而金融平台则能减小自身资金的风险,双方各取所需互利共赢。其实这一规定的出台和异地存款有着同样的目的。
还有一点就是近年来随着金融机构吸引存款金额变大,小额贷款变得更容易,一借一贷之间金融平台收益颇丰。却间接提升了贷款的利率,对金融市场是个大考验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最为明显的就是高利息贷款会影响企业融资,在疫情之下,企业本就面对众多风险,降低利率能够大大减轻企业负担,才能进一步促进实体经济的整体复苏,避免物价飞涨,解决失业率大增问题。这3类存款的叫停,其本质都是为了遏制高利率恶性竞争下会引发的种种不良后果。
四、那么,办理过未到期的这3类存款何去何从?已经办理这3类存款还未到期的储户不要慌,虽然这几类存款形式被叫停了,但之前办理的业务不受影响。资金依然是安全的,是受到国家法律保护的,储户可以自行选择到期取款还是提前支取,只是无法再继续续存了,到期后会自动转成活期储蓄。
当然还是建议办理相关业务的储户向所办理的机构进行咨询,详细了解下这3类存款的现状,以及后续产品的发展,同时建议储户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