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确课后服务报酬标准精简非教学工作弹

进入12月,

“双减”政策已经实施将近一个学期。

自“双减”政策落地以来,

各地学校和老师积极响应落实,

取得了积极成效。

然而,

老师既要承担教学任务,

又要提供课后服务,

如何在减轻他们压力的同时

保证课后服务质量?

为此,

各地亮出一系列新招,

受到广泛欢迎,

和小编一起来看!

上海:拟明确教师课后服务报酬标准

2日,记者从上海市政协召开的“本市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工作的实施情况”年末委员视察座谈会上获悉——

上海拟根据课后服务“工作日全覆盖

服务时间一般不少于2个小时”的工作要求

按照法定工作日

课后服务2小时按3课时折算

每课时补助85元的标准

安排经费发放教师课后服务报酬

目前,上海正全面落实“5+2”模式,即每周5个工作日、每天至少2小时,结束时间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初中学校可以根据学生需要和学校实际,探索在工作日晚上开设自习班。但有委员调研后发现,在学校内,老师白天要承担教学任务,放学后要提供课后服务,在服务人员的配备上,不少学校面临着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问题,如何既保证服务质量优质又可持续,成为当务之急。如何在减轻教师压力的同时,保证课后服务质量?落实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是重要一环。上海市教委表示,课后服务经费包括日常运行经费和人员补助经费。日常运行经费方面,按照在校生每生每年不低于元的标准,安排经费补充学校用于免费课后服务的能耗、设施设备、材料购置等运行经费支出。课后服务经费作为增量纳入绩效工资并设立课后服务专项,不作为次年正常核定绩效工资总量的基数,确保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劳有所得。

浙江温州:关爱教师的十条措施

日前,浙江温州市教育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双减”背景下教师关爱工作的十条措施》,采取推行AB岗位、实行弹性上下班等措施,减轻教师负担。

1

整合各方资源

各地各校要坚持教师自愿参与原则,合理安排教师参加课后服务。积极招募志愿者、社会公益团体及可提供高质量服务非学科类“白名单”教育培训机构参与满足学生特长和兴趣发展需求的课后服务。

2

优化功课安排

各校根据教学需要并充分兼顾教师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师课程。初中学校当天有晚自习的教师,原则上不安排上午第一节课程,给予教师应有的休息时间。

3

推广AB岗位制

各校设立课后服务教师AB岗制度,让课后服务教师在托管过程中能有效交替上岗,方便教师应对突发情况。

4

实行弹性上下班制

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参与课后服务的学科教师,当天早上可适当迟点到校或者下午提早离校;创新实施“双减假”,每周可以有一次半天的“双减假”,也可尝试课后服务时间“储蓄制”,将教师课后服务时间折算成时间积分,用储蓄的时间积分兑换“双减假”,便于教师解决家务事。

5

规范进校园事务

各地要严格规范督查检查评比考核创建事项,建立清单管理和审批报备制度,统筹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活动,从严控制进校项目。各校要全面梳理、整合教师常规工作,压减压缩非必要的各类工作例会和学科教研活动等。

6

减轻教师负担

各地各校要合理安排教师的总体工作量,对可以由社会力量提供的工勤和教学辅助等服务,鼓励采取购买服务,避免教师工作过量过度,影响身心健康。

7

调适教师身心压力

有条件的学校要拓展教师课间“休憩点”,设立教师午间休息室、休闲阅读吧、茶吧等,保障教师有效休息。整合教师“活动点”,设置健身训练室,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教师健身活动等,让教师享受运动的乐趣。做优教师“放松点”,开设心理驿站等,通过谈心交心,保障教师身心健康。

8

解决教师后顾之忧

有条件的学校要为教师子女提供专用学习活动场所,开展看护、阅读活动;创造条件为教职工提供早中晚三餐;可为下午托管的教师提供“平价放心菜”等。开展谈心活动,及时了解教师的困难和心愿,注意细节关怀,满足教师需求。

9

完善教师评价机制

各地各校要完善发展性教师评价机制,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把教师参加课后托管服务的表现作为职称评聘、绩效工资分配、奖励表彰等的重要依据,并向“双减”工作中的优秀教师倾斜,引导广大教师进一步提升课堂效率、质量,优化作业管理,减轻学生课后学业负担。

10

畅通沟通渠道

各地各校要搭建“双减”工作问题反映渠道,要不定期、分学段、有针对性地以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等形式集中征集参与课后托管教师的意见建议,并逐一讨论分析解决,切实维护好教师的合法权益及学校工作秩序。

浙江嘉兴:精简非教学工作建立柔性考核

日前,浙江嘉兴市教育局印发《关于切实做好“双减”背景下教师关心关爱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了关爱教师的具体举措,其中就包括:

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

各地要从严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按照《嘉兴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抓好全市中小学进校园活动规范管理工作的实施细则》,严格执行进校园活动清单式管理,每所学校每学期组织参加的进校园活动不得超过3项;其中已经融入教材和日常教育教学的,不再单独安排进校园。要严格规范抽调借用教师事宜,不得要求教师到校外参加与教育教学无关的相关活动或安排教师参与执勤等工作;对借用中小学教师参与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任务的,应经县级以上教育部门同意,并报同级党委审批备案。

精简校内非教学工作

各地各校要全面梳理校内各项非教育教学任务,切实减少事务性工作给教师带来的负担。要简化校内办事办文流程,规范教育统计和调研,优化“校本”培训的设计安排,大幅压缩非必要的各类工作例会、报表填写,不断提升教育教研、作业批改、教师家访等工作实效。要扎实推进社会购买服务,通过人才派遣等方式外包工勤和教学辅助等服务,切实让教师回归教学本职。

建立柔性出勤考核机制

学校应结合托管套餐开设情况、教师工作日任课情况等,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要在维持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基础上,推出“时间银行卡”“错峰编排”“调休条”“自由午休”“心情假”等举措,简化“弹性上下班”请假流程,帮助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灵活调配工作休息时间。

加大身心关爱力度

学校要落实好教师定期体检制度,提高定期体检标准,完善定期体检项目,保障教师身体健康权益。要借助学校心理咨询室开设教师心灵驿站,重视教师心理团辅,开设心理健康讲座,开展校级领导谈心谈话活动,缓解教师焦虑和不安情绪。要落实好教职工疗休养制度,引导“劳逸结合”生活方式,保护和促进教师身心健康。

做实教师困难帮扶

要积极探索教师子女按片就近服务制度,将参与课后托管服务教师的孩子接到学校集体照管或排入教师所在班级一并晚托。要开展重要节日送温暖服务,对困难教师群体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及时送上组织的关怀和温暖。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2609.html